2024年11月12日,中大和中大(深圳)聯合舉辦的「器官/類器官微系統雙邊合作論壇」在中大(深圳)順利召開。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線上參會,麥永昌教授、路鋼教授、李中教授、陳漢輝教授與中大(深圳)李晨鐘教授、蔣成教授、張舵教授和崔小林教授共聚一堂,雙方就生物醫學工程科研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論壇由中大(深圳)醫學院李晨鐘教授(校長學勤講座教授)主持,李教授開場介紹了中大(深圳)建校十周年以來取得的成績及自己的科研方向,並對雙邊合作尤其是青年教師間的科研合作提出了寶貴建議。
論壇邀請了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發表線上演講,演講主題為「用於肌肉骨骼疾病建模和藥物篩選的器官芯片」。段教授分享了類器官芯片在肌肉骨骼疾病建模和藥物篩選方面的應用,並從類器官芯片的布局、人才隊伍建設、國際化現狀等方面對生物醫學工程之類器官進行了詳細介紹。
段教授在演講中提到,「類器官芯片研究採用人類細胞或組織(共同來源),將這些細胞或組織接種在微流控芯片上,能夠調節人體器官的關鍵生理和功能特徵,並通過組織化工程實現對人體器官功能的模擬」。演講中,他展示了類器官芯片與多領域的融合,包括用於連續監測的傳感器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這些技術為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我們對類器官和類器官芯片的未來充滿希望。這不僅是一項技術創新,更是人類健康工程的重要里程碑」。他相信該領域將在未來十年取得巨大突破,為醫學研究和生物技術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李晨鐘教授代表中大(深圳)發表了題為「智能器官/類器官芯片產業發展現狀和挑戰」的演講。在演講中,他概括了該領域在粵港澳大灣區及全國的科研進展和現狀,還分享了我校在器官/類器官芯片領域的關鍵實驗進展,包括成功培育出模擬血腦屏障、類心肌組織等器官功能的類器官模型,並將智能生物傳感器與這些類器官集成至類器官芯片中。李教授指出,這些成果為藥物測試和毒理研究提供了創新平台,能夠顯著減少動物實驗需求,並加速研究進程。除此之外,李晨鐘教授也介紹了器官/類器官微系統領域的瓶頸,包括國家標準制定和制藥企業參與度不足等問題。
隨後,崔小林教授、蔣成教授、張舵教授、麥永昌教授、路鋼教授、陳漢輝教授和李中教授分別就各自關於類器官和器官芯片、智能傳感、新進制造等領域的研究報告,匯報了前期的合作成果,並進行熱烈的討論。在精彩的演講環節之後,雙方共同倡議兩個校區在人工智能、生物醫學工程、新藥開發、精準醫療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探索這些跨學科的前沿研究,為人類健康福祉貢獻力量。
會後安排了校園參觀和實驗室訪問環節,雙方深入交流了科研成果和合作方式。此次論壇不僅加深了兩校科研團隊對彼此研究領域和項目的了解,更促進了雙方在科研上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互通有無的緊密合作模式,同時為兩校與廣東省科技廳的粵港高校「1+1+1」聯合資助計劃等項目合作奠定了基礎。未來,兩校同事將繼續深化交流,推動合作邁向新的高度。